作为一名始终对教育爱得深沉的青年教师,特别喜欢“在路上”的状态,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。
忙里偷闲的周六,给马不停蹄奔走了一周的灵魂觅一扇窗。正巧看到关注许久的书法班启动成人书法培训,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,雀跃地奔赴一场与自我的约会。
忙忙碌碌的日子里,难得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。永远做不完的工作,加班成了日常;小儿子尚年幼,一心盼着他快快长大,但又贪恋他短暂的幼年时光。那就借用外界的力量,强行给自己放个假。抛开工作的烦恼,放下带娃的琐碎,关掉手机,轻装上阵,在一笔一划的书写中保持专注,倾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。
准备好笔墨纸砚,端坐一方,运笔的那一刻,我只是我自己,心无杂念地把精、气、神融入每个字中。不必纠结自己写得如何,只为给奔走的灵魂觅一扇窗。
初学毛笔,是在小学三年级。坚持了四年,终因初中日渐繁忙的学业而放弃这唯一的爱好。再次拿起毛笔,是在2020年全民网课期间。焦躁不安的日子里,带着大儿子静心书写,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抽丝剥茧。如今三度重拾书法,希望能坚持下去。
快节奏的日子里,忙是一种常态,但我们也需适时放慢脚步,给自己的灵魂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,为下阶段的奔走积蓄力量。
下周五,学校将举行中考百日誓师大会。作为中考前夕最重要的动员,除了跟从学校统一的部署,我还打算在班里策划一些个性化的活动,助力孩子们真正意识到:中考已经箭在弦上,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,从而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备考氛围。
当然,也不能过于复杂,一是预算有限,二是精力不足。一面定制的班旗,一批精致的励志徽章,足矣。班旗嵌入了振民手绘初稿、奥轩电脑绘制的班徽,还添上了班主任中考寄语:全力以赴,不留遗憾;中考必胜,追逐梦想。果断放弃了百日誓师头带之类的饰品,一则一次性使用太过浪费,二则不符合我的审美。我都不愿意戴着头带去呐喊,那又何必为难青春期的孩子们呢?把精心挑选的励志徽章发到家委群,大家表示既贴合主题,又十分实用,还富有纪念价值。哪怕过了百日誓师这一天,孩子们依旧可以把徽章别在校服上,别在书包上,把外在的口号内化为前行的动力。
周六下午,与一众同事一道奔赴省城,参加一年一度的中考备考研讨会。三个小时的车程,除了偶尔与同事们闲聊几句,其余时光几乎都沉浸在阅读之中。
特意带了管建刚老师的《一线带班》,一气呵成读完前四章,深感接地气,好实操。迫不及待地发信息给校长,建议全校班主任共读这一本书。如今学校年轻班主任居多,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同时,也存在经验不足的现状。管老师的这本书,没有高大上的理论,全是可以直接学以致用的经验之谈,堪称带班指南。
譬如,管老师的一句“表扬用喇叭,批评打电话”就让我深有感触。我一般也很注重表扬,譬如文言文每次小测完,我都会一一列出达到优秀、良好、及格等级的三批孩子名单,发到群里集体表扬,但管老师的表扬更加隆重,他会提前下载奖状模板,再把被表扬的孩子名单复制到模板上,最后截图发送到家长群,就成了一张仪式感满满的集体喜报。
再说“批评打电话”,很多时候以时间不够为借口,直接在群里@那些小测不过关或是作业不认真的孩子家长,家长们虽然基本都会积极回应,但教育效果肯定不如管老师的私人订制提醒来得实在,因为那才是一对一的爱与关注。
因为怀孕、生二胎的缘故,上一次带初三,已是六年前。加之这几年更新了教材与课标,又取消了考纲,对于备考,我着实内心没底。因此一看到年级群里发布的备考研讨会通知,当即决定报名,为中考备考探寻一个明确的方向。
备考,是这学期的重中之重。如何让备考更加高效,我一直在思考。譬如文学作品阅读,出题人一般倾向于选择文质兼美的散文或小说,可读性很强。但是在实际的备考训练中,学生们一般是为了答题而阅读,忽略了对文本的体验与解读。如此一来,就会出现两个问题:一是读文章时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,读得不全、不深、不透;二是割裂了读与写,囫囵吞枣之际错过了极好的仿写资源。
那么,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?在带领学生训练文学作品阅读时,除了指导学生如何答题之外,我还手把手教学生如何读懂一篇文章(散文或小说)。
2.摘录你认为写得精妙的细节描写、环境描写、中心句等,并加以赏析或仿写。
3.根据你读完本篇文章的共鸣,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,写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。
4.引导尝试自主命题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、合作交流意识以及提高其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当然,我的思考还是零碎的、浅显的,仍需专家的引领,方能使备考更成体系、更具成效。
无比庆幸,从教十三载,始终与孩子们在一起,因而亦能保持年轻的姿态。渴望上路,带着那颗质朴的教育初心,与一届又一届孩子们去寻觅沿途的风景,追寻最初的梦想。
新网师成立于2009年,全称为“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”(原名“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”),是新教育实验旗下的教师培训机构,是面向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。
“新网师”秉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实验理念,以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”为愿景,以汇聚“真正热爱教育、真正热爱学习、真正热爱生命”的尺码相同者为感召,遵循教师成长规律,践行教师专业成长理论,通过专业阅读、专业写作、专业交往的“三专”模式,培养高素质、专业化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