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读过苏联小说《毁灭》的人都记得一个反派的名字,自封为“俄罗斯陆海军最高统帅”的前帝国海军上将亚历山大·瓦西里耶维奇·高尔察克。曾几何时,这个一度叱咤风云的将军被简单而粗暴的贴上标签。如今风暴已经退去,他的传奇人生也随着迷雾的散开而展现在世人眼前。
高尔察克,1874年出生于圣彼得堡的军事贵族家庭。他从小对军事,历史、科学和外语有着极大热情。在俄罗斯帝国时代,贵族出身的军官通晓外语不是新鲜事。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,他精通四门外语,包括对十分晦涩难懂的中文。
1900年,年轻的高尔察克随着科考船队前往北极,在北极圈内发现大批人迹未至的岛屿。于是,他用未婚妻的名字把本尼特岛上的一个海角命名为“索菲娅·奥米诺娃海角”。
1906年,他将自己撰写的科考报告整理成册,《喀拉海和西伯利亚海上的积冰》发表,并荣获当时帝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最高荣誉,大君士坦丁奖章。
此时的他本来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地质学家,但让他真正魂萦梦绕的还是纵横大洋之上的海军生涯。
探险归来后,他与妻子匆匆进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,便前往太平洋舰队服役。然而日俄战争中,旅顺失守,高尔察克被日军俘虏,后来幸好在美国的帮助下顺利脱身回国。
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已经晋升为上校的高尔察克被任命为波罗的海舰队水雷总队长。由于波罗的海舰队在日俄战争中主力尽丧,因而在面对当时世界第二的德国海军时只能被迫采取守势。
高尔察克长于布雷战术,在海战中击沉包括“腓特烈·卡尔”号战列巡洋舰在内多艘德军舰船,并在拉脱维亚首辅里加附近指挥以“光荣”号为首的波罗的海舰队,在陆军的配合下击退了德军两栖登陆进攻。
1916年,他晋升为海军中将,被任命为黑海舰队总司令,并在黑海海域与德国土耳其联军的战斗中胜多败少。这一年,他才42岁。
正当高尔察克在官场和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,1917年,革命爆发。他自知靠其一己之力不能对抗,于是他宣布效忠于新政权。
但是,新政府对他并不信任。高尔察克迫于内外形势,选择暂时前往美国躲避风头,并同军队里的同僚保持着联系,以图东山再起。
不久后,高尔察克回国,在鄂木斯克自封为“俄罗斯陆海军最高统帅”。由于其在旧军队里的崇高威望,各地起兵的将军们和西方国家纷纷承认他的政权。
于是,白卫军很快越过了乌拉尔山脉,一路攻城略地。但是,高尔察克这次遇到了一个更强悍的对手——号称“红色拿破仑”的战神,且比他年轻20岁的图哈切夫斯基。
他赖以起家的“西伯利亚军团”很快被歼灭。随后,他的大本营,鄂木斯克也被苏军占领。驻防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捷克斯洛伐克兵团也在法国将军让·热南的带领下哗变。
随后,他们逮捕了高尔察克,并把他交给了苏军。1920年2月,高尔察克在伊尔库茨克被处决,他的家眷后来流亡到法国。
高尔察克短短的46年人生充斥着波澜壮阔、跌宕起伏。他是一个极具才情的科学家和一个毕生金戈铁马、呼啸沧桑的军人,但却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中不免身死国灭。
最后值得一提的是,他的儿子罗季斯拉夫·高尔察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入法国海军,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“子承父业”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